該研究發現,即使染疫后癥狀輕微,輕癥患者大腦中控制注意力和組織力的運行功能惡化,相當于大腦萎縮了0.2-2%。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表示:強而有力的證據表明,新冠病例有大腦相關的異常情況??茖W家指出,這種影響是否可逆轉,或者會長期存在,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。
其他研究曾發現,一些染疫患者出現所謂的腦霧現象,意味著在大腦專注力、記憶力和思考理解力方面受損。
研究顯示,23.19%的新冠患者在確診一個月后,存在長期癥狀。在病情更嚴重的患者中,長期癥狀發生比例更高:在有癥狀但未住院的患者,1/3受到長期癥狀的困擾;而將近一半的住院患者出現長期癥狀;在無癥狀患者中,也有近1/5者在確診一個月后出現癥狀。這部分患者有很多人在最初,甚至不知道自己感染新冠病毒。
1、 失眠,2~3天就會好轉,如果超過10天,就需要就醫。
2、 咳嗽,一般會是在2周內減輕,部分人可能會持續4周。
3、 味覺嗅覺受損,一般在1個月內恢復,建議保持口腔干凈衛生,每天刷2次牙。
4、 脫發,兩三個月癥狀就會消失,45天~60天會出現脫發高分期,等毛囊自我修復后癥狀會消失。
5、 虛弱乏力,多在2周內緩解,癥狀較輕者可以輔助食物治療,如果出現呼吸困難的,需要及時前往醫院。
6、 反應遲鈍,多數在10天~15天以后恢復正常狀態,南京醫院主任醫師表示,感染新冠病毒后,頭昏、注意力不集中,這是正?,F象。
7、 頭痛,2周內緩解。輕癥的話配合醫生吃些連花清瘟、金花清感等藥物治療,一般1~7天內,頭痛就能得到控制,比較嚴重的話需要7~14天,就會逐漸消失。
1、 及時補水謹防脫水。有的老年人由于怕起夜,所以日常下午或晚上喝水少,如果合并發燒容易脫水。老年人如有發熱癥狀,要抓住主要矛盾,一定要積極補水避免脫水。
2、 積極干預發熱。老年人基礎體溫常常偏低,千萬不要以38.5℃作為是否吃退燒藥的標準,體溫比基礎值升高1℃就要積極干預。
3、 通風別忘保持空氣濕度。老年人家中開窗通風很重要,但一定要同時使用加濕器保持房間濕度,干燥會加重呼吸道黏膜的損傷。
4、 適當補鹽避免低鈉血癥。由于科普宣傳鹽對血壓的危害,很多老年人日常都嚴格控制鹽的攝入。但如果是發燒情況下,大量喝水同時也要適當補鹽,避免低鈉血癥(水中毒)。
5、 盡早服用抗生素。如果發燒超過兩天或痰顏色有改變,應及早服用抗生素,防治細菌性肺炎。
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床病例定義,新冠后遺癥通常發生在感染新冠發病后的3個月內,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復后出現某些新癥狀,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癥狀持續存在,癥狀至少持續2個月。這些癥狀可以反復發生,并且無法由其他診斷來解釋。
新冠后遺癥常見于重癥病例,但也可以發生在輕癥病例。一般來說,接種過疫苗的人,感染新冠后患后遺癥的風險要遠遠低于那些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。
預防新冠后遺癥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新冠病毒感染。因此,我國繼續堅持“外防輸入、內防反彈”總策略和“動態清零”總方針,不僅是控制規?;咔榈闹匾呗允侄?,也是我們預防新冠的重要方法。
根據全球研究結果,新冠后遺癥覆蓋范圍較廣的健康問題,包括:乏力或疲倦、思維障礙或不能集中精力、呼吸急促或困難、頭痛、頭暈、心跳加速、胸口疼痛、咳嗽、關節或肌肉疼痛、抑郁或焦慮、發熱、嗅覺或味覺喪失等。這些癥狀可以持續數周、數月甚至更長時間。
1、 減少外出。在疫情流行期間,老年人、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人群盡量減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,確需前往應全程佩戴口罩。避免直接接觸外部環境,勤洗手,注意手部衛生。
2、 接種疫苗。60歲及以上老年人、具有較嚴重基礎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等重癥高風險人群,符合接種條件的話要積極接種新冠疫苗,未接種加強針的要接種加強針。
3、 合理膳食。老年人往往抵抗力差,是新冠、風寒流感等疾病的重點保護人群,要特別注意預防,合理膳食,加強營養,增強抵抗力是預防感染、促進康復的重要方面。老年人應堅持以下飲食原則:食物品種豐富,每日飲食要盡量涵蓋谷薯類、果蔬類、肉蛋類、奶類、豆類,滿足身體多種營養素的需要;餐餐有蔬菜、天天有水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