購物 手機

男子存銀行410萬拆遷款 1年后只有18萬利息本金取不出

2022-03-24 21:16:32 來源: 古今千秋原創
952人閱讀 0條評論
導語:

男子存銀行410萬拆遷款 1年后只有18萬利息本金取不出。越是不懂得這些“套路”,越是容易被人糊弄,所以一定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,以免陰溝里翻船。要是家里有老人需要辦理業務,可以讓比較年輕的家人陪著一起去。

、獲410萬拆遷款,去銀行存錢遭遇意外

明明是自己的錢,存入銀行卻取不出來,去銀行討要說法,卻被銀行告知,這與我們無關。

這個事情看起來很魔幻,簡直就像笑話一樣,實際上卻是發生在朱先生身上的真實案例。

朱先生是浙江寧波人,

他苦苦期盼十幾年,獲得了410萬拆遷款,

存入銀行一年后去取錢,他本以為自己能連本帶利全部取出來,

結果只得到了18萬元利息,剩余的本錢無法取出。

銀行表示,這事跟他們沒關系,把矛頭指向了一家第三方機構。朱先生去第三方機構討要說法,結果被人告知,這個事其實還是銀行負責。這到底是怎么回事?

圖片來源網絡

先說一下朱先生的家庭背景,他們一家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,一輩子勤勤懇懇,沒有賺過大錢,日子過得雖說有些艱難,但是家庭和睦,比較幸福美滿。

朱先生很早以前就聽人說,要是家里被拆遷的話,不僅可以得到安置房,還能得到一大筆補償款。

每次聽說別人家的房子被拆遷,朱先生一家都會情不自禁地有些羨慕。

可是拆遷這事不能強求,因為國家對舊房的拆遷和改造,都是有計劃的,不會隨便開展。

每次大規模拆遷改造,都是一個很大的工程,從找原住居民協商,到拆除舊房區,再到新房修建,每一個環節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

很多時候,一個大型拆遷項目從開始到徹底結束往往需要幾年時間。被拆遷的人,順利拿到補償款后,一般都會很開心,但是后續的結局,卻大不相同。

有的人因為“一夜暴富”,迷失了心智,拿著拆遷得來的“天降橫財”,肆無忌憚地揮霍,隨意購買大額的奢侈品。

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,花錢的渠道到處都是,可是能夠掙錢的門路卻少之又少。很早以前人們就感慨說,花錢如流水,掙錢如登山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如果不妥善管理的話,就算手里有一大筆錢,也容易坐吃山空。很多由于意外因素突然暴富的人,在欲望的驅使下,

情不自禁地大筆揮霍,很快就會把手里的“橫財”花得一干二凈,再次回到一貧如洗的狀態。

朱先生是一個比較理智的人,知道自家被拆遷的事情后,雖說有些興奮,但是并沒有被“天降橫財”沖昏頭腦,他的父親已經上了年紀,也沒有比較大的消費,

所以他們決定,把錢存進銀行,每年拿一點利息,好好過日子就行。

為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,朱先生選擇了名氣較大的“工商銀行”,他覺得工商銀行畢竟是國內有名的四大行之一,肯定比那些規模較小的銀行靠譜一點。

因為對工商銀行很信任,朱先生來到銀行后,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,很快就辦完了業務。他也沒有多想,拿著存款單據直接回家了。

朱先生原本以為,自己已經選擇了最穩妥的存錢方式,不曾想意外還是發生了。朱先生的存款期限是1年,初次存款的時間是2017年4月20日,第二年他來銀行,想把本金和利息一起取出來。

銀行的回復,卻令朱先生大吃一驚。銀行工作人員對他說,

他的本錢,暫時沒有辦法取出來,只能先取一些利息,總計是18萬元。

朱先生聽了這話,不由得皺起了眉頭,他很不高興地對銀行工作人員說,我去年來辦理存款業務時,你們再三保證,一年后就可以得到本金和利息,為什么現在突然變卦了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銀行工作人員的解釋,又給了朱先生當頭一棒。按照銀行方面的說法,

朱先生當初辦理的并不是存款業務,而是一份理財業務,因為已經到期自動轉存續簽了一年。

為證實這個說法,銀行方面還給朱先生出示了一份“協議”,上面的內容,都是一些常規的條款,也不是專門針對朱先生的。

可問題是,朱先生從來都沒有簽署過這份協議,而且銀行生成續簽協議時,也沒有用任何方式通知他。

朱先生對這個詭異的結果很不滿,拿出自己去年辦理的手續抗議說,

自己辦的明明是存款,怎么突然變成了莫名其妙的理財產品。

出人意料的是,這份文件非但沒有幫朱先生拿回本錢,反而把他推向了更加糟糕的境地。

因為他拿出來的文件,根本不是存款單據,而是一張基金購買單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二、銀行不愿負責,本金無法取出

如果只看文件的話,銀行方面似乎是按照流程辦事,有足夠的理由拒絕朱先生取款。

可是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,朱先生再三強調,自己去年辦的是存款業務,從來都沒有想過購買理財產品,因為他們一家都不懂這些,不想拿著好不容易得來的錢去冒險。

朱先生堅持聲稱,這都是銀行工作人員私自做的事情,沒有用任何方式通知他。

銀行方面表示,他們一直是按流程辦事,基金購買合同就擺在這里,就算是朱先生辦業務時有一些隱情,那也得按合同辦事。

畢竟,

白紙黑字且加蓋公章的合同協議,才是最具有法律效力的,口頭承諾沒有辦法拿來當證據。

朱先生覺得自己遭到了欺騙,多次找銀行討要說法。因為事情鬧得比較大,朱先生和銀行的矛盾糾紛,很快就引起了媒體的注意。

在媒體的報道下,越來越多的群眾,知道了朱先生的遭遇,大家都是普通百姓,很容易跟朱先生產生共情心理,都愿意支持朱先生。

迫于輿論的壓力,原本不愿意正面回應的銀行,也有了一些轉變。銀行派人對朱先生解釋說,

當初辦理業務時,確實沒有明確通知他,但這并不是銀行的責任,因為通知客戶的事情,應該由基金公司負責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銀行方面的解釋,看似解答了問題,可是朱先生并不滿意,他再次提出質疑,自己當初明明是在銀行存款,為什么突然冒出來一個基金公司?

面對朱先生的質疑,銀行方面的態度,再次強勢了起來,他們堅持聲稱,

辦理基金業務后的一切工作,都應該交由基金公司處理,就算是沒有及時通知用戶,那也是基金公司的責任,跟銀行沒有關系,銀行也不會對此事負責。

朱先生被逼得沒辦法,只好撥打電話聯系了那家基金公司,詢問該公司的負責人,自己的存款到期后,究竟由誰負責,為什么會在沒有通知自己的情況下突然轉存?

基金公司的代表接到電話后,很客氣地解釋說,他們跟銀行確實有合作關系,但是來自銀行的客戶,他們不會主動去聯系,一般都是銀行負責后期跟進,他們不會參與。

銀行說是基金公司的問題,基金公司說是銀行負責,

雙方都不愿意承認自己有錯,都想把責任推給對方。

如果都不愿意承擔責任,朱先生的權益誰來保護?他的410萬存款,又該怎么處理,還能不能拿回來了?

圖片來源網絡

三、銀行高層出面,問題還是無法解決

朱先生認為,自己的所有手續,都是在銀行辦理的,從來都沒有跟基金公司有任何聯系,應該讓銀行負責到底。

可是銀行工作人員卻不愿意幫朱先生解決,理由是這個事情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權力范圍,必須上報給大領導。

朱先生也知道自己的事情比較麻煩,普通的銀行工作人員,確實沒有權限直接處理,向上面請示也是應該的,所以他反復要求銀行工作人員,一定要盡快上報自己的事情,解決存款無法領取的問題。

在朱先生的強烈要求下,銀行的一位副行長終于出面了,他對朱先生解釋說,

出了這樣的事情,他們也有些痛心,但是銀行沒辦法為此事負責。

副行長給出的理由是,基金公司的官方網站上,有明確的公告,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,用戶購買了基金公司的產品,后續的事情基金公司會全權負責。

因此,客戶存款到期自動轉存的事情,都是基金公司的責任。沒有及時通知用戶,也是基金公司的問題。

副行長的回答,非但沒有幫助朱先生解決問題,又把矛頭指向了基金公司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朱先生之前已經因為銀行的“踢皮球”,繞了一大圈冤枉路,

他不想再繼續瞎折騰,也不想再聽那些冠冕堂皇的話,只想讓銀行幫忙解決實際問題。

面對朱先生的強烈要求,副行長顯得有些無奈,但是他也知道,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,這些錢應該是朱先生一家以后賴以生存的根本,不幫他解決問題的話,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。

可是副行長又不愿意自掏腰包拿出幾百萬彌補朱先生,所以副行長沉默了一段時間,略帶歉意地解釋說,

從服務的角度,銀行確實存在一些問題,但是從流程和法律上來講,銀行不需要承擔責任。

按照副行長的說法,銀行只是幫基金公司代銷理財產品,只是一個銷售用的渠道,相當于賣貨的商家,用戶使用的產品,不是他們生產的,就算是真的出了問題,也應該“返廠”處理,讓發布理財產品的基金公司負責。

這個比喻很通俗,也容易讓人理解,可是朱先生并不愿意接受這個說辭,

因為他覺得這是在偷換概念。

朱先生認為,買產品出了問題,確實應該讓廠家負責,可實際情況是,

他根本沒有想過買基金公司的理財產品。如果他當初有理財的念頭,早就去其他渠道開戶了,沒有必要來銀行辦理存款業務。

朱先生還說,銀行工作人員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,隱瞞客觀事實,利用銀行的公信力,引導他辦理基金購買業務,有欺騙的嫌疑。媒體對朱先生的事情進行跟蹤報道后,民眾對他非常支持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有網友表示,副行長的說辭,確實是在推卸責任。

就算是按照他的說法,銀行只是代銷基金產品的渠道,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銷售完成后銀行就能撇清所有責任。

因為我們平時買其他商品時,

出了問題也是找上商家幫忙退換貨,很少有人拿著損壞的產品,直接找生產廠商去協商。

朱先生不愿意再繼續糾纏,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:拿回所有本金。

四、用戶的顧慮不容忽視,憤然投訴銀行和基金公司

銀行的副行長表示,他們沒有辦法答應朱先生的要求,因為他的400多萬本金,已經辦理了轉存業務,相當于被凍結,不能中途違約贖回,想要取回本金,至少要再等1年。

另外,副行長還解釋說,理財產品的管理和統計,都是基金公司在負責,所以他們無法確定后續的收益有多少,

朱先生聽了這個解釋更加生氣,他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這個結果。再等1年的話,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。

這一次,銀行和基金公司能在不通知自己的情況下把本金轉存1年,誰知道明年到期了他們會不會利用同樣的方式,把自己的錢轉存2年,甚至是10年?

圖片來源網絡

退一步來講,就算是銀行和基金公司不再瞞著他操作,誰能保證他能盈利多少?

之前已經提到,朱先生不懂得理財,也不會買基金,但是他知道一個常識,那就是基金沒有保底效益。

直白地說,基金能不能盈利,跟市場環境有很大關系,行情好的時候,基金有可能賺不少錢。行情不好的時候,基金會虧損許多。

相當于一把雙刃劍,在同樣的時間段里,用戶有機會利用基金得到比銀行存款更好的收益,也有可能虧損許多錢,行情糟糕的時候,可能會虧損20%或30%,甚至是更多。

朱先生辛辛苦苦打拼了那么多年,知道掙錢不容易,不愿意冒險,所以一直對理財產品很抵觸,結果還是不小心中招了。

他不想管銀行和基金公司怎么協商,只想把自己的400多萬本金盡快要回來。

朱先生的訴求特別直接,理論上來說,銀行和基金公司應該幫忙解決,畢竟這本來就是他們造成的問題。

話是這么說,可是真到了要解決問題的時候,沒有人出面了,都想推卸責任,能拖一天是一天。

銀行和基金公司的消極態度,讓朱先生特別氣憤,

他看雙方沒有誠意幫忙解決,于是直接去了寧波市的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協會,投訴了涉事銀行和基金公司,希望能把自己的錢盡快要回來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寧波市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協會是專門解決金融財務糾紛的機構,朱先生來投訴后,工作人員很快就受理了他的訴求,還向他承諾說,一定會盡快派人處理此事,給他一個合理的交代。

事情到了這里,基本已經告一段落了,朱先生知道這事急不得,就算是再想把錢盡快追回來,也要給保護協會的工作人員一點時間去處理問題。

朱先生表示,

這個事已經給他們一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擾,他會持續跟進,必要的時候,會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。

另外,朱先生接受采訪時,還有些痛心地對大家規勸說,他現在算是亡羊補牢,就算能解決問題,也會耽誤很多事情,

最好的辦法,其實就提前預防,把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。

再次說起辦理業務的事情,朱先生顯然有些后悔,如果他當初能夠更加注意一些,及時檢查一下單據,確保自己辦的是存款業務,就不會稀里糊涂地被人糊弄了,后面也就沒有那么多麻煩了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五、問題的根源,背后都是利益關系

媒體記者通過了解無奈地發現,朱先生的遭遇,并不是個例,還有不少人有類似的遭遇。從根源上來說,這都是利益驅使的。

本質上來說,銀行是為老百姓服務的金融機構,老百姓把錢存進銀行,就能按照規定,得到一些利息,這是一個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常識。

要注意的是,

銀行的錢,也不是大風刮來的。銀行也要去做投資,想辦法賺取更多的收益,只有這樣銀行才能穩定運轉下去。

對各大銀行來說,基金公司算是天然的合作伙伴,很容易就會達成一些共識,進行一些業務上的合作。

很多在銀行工作的人,或多或少多要背負一些“業務指標”,讓更多的銀行儲戶,把錢拿出來去辦理財產品。

老一輩的人都比較本分,不愿意拿辛苦賺來的錢去冒險。比較時髦的年輕人,有一定冒險精神,但是沒有太多本錢,就算是有本錢,也喜歡通過其他渠道自行選擇理財產品。因此,愿意通過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人其實并不多。

可是如果完不成“業務量”,銀行的工作人員又要被問責,甚至是受到一定的處分,

所以一些銀行工作人員,用上了不太光彩的手段。簡單來說,大概有兩種方式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一種是朱先生這樣的,用戶已經明確說要辦存款業務,負責辦理手續的工作人員,還是利用大家的信任,把存款單據偷偷換成基金購買單據。

如果辦理業務的用戶,不仔細檢查的話,工作人員就能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,把用戶的資金,對接基金公司或其他結構,完成自己的業務量,獲取一部分提成。

如果用戶比較謹慎,及時發現了單據的異常,工作人員也不會特別慌張,隨口說一句不小心拿錯了,就可以糊弄過去。

銀行的工作比較多,也比較復雜,柜臺的工作人員,每天都要為很多人辦理業務,壓力比較大,

所以就算是工作人員不小心出了一點問題,用戶也不會過于追究。正是這種理解和信任,讓部分工作人員看到了可乘之機。

還有一種方法用高收益誘導用戶,工作人員會以高收益為誘餌,向用戶強烈推薦理財產品。

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,

銀行是可以信任的大機構,是值得相信的地方。受這種心理的影響,大家對銀行工作人員推薦的理財產品,也會多幾分信任,不會太過懷疑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有人因為禁不住誘惑,選擇了理財產品。在購買理財產品的銀行用戶中,確實有人獲得了更高的收益,但是也有人發現,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收益比較低,遠遠沒有銀行工作人員宣傳的那么高,有些人甚至發現自己虧了不少。

在這里有必要解釋一下,銀行工作人員推薦理財產品時,

說的一般都是預期收益。理論上來講,購買理財產品持有一定期限,確實有機會賺取那么高的收益,但是實際收益是不斷變化的,沒有人可以確保具體收益率。

基金產品的本質,就是一種帶有風險的投資,不是保本保收益的。經濟學家早就明確表示,

凡是宣稱可以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,十有八九都是騙局。投資理財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,必須量力而行。

還有一個問題是,基金公司為了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,更喜歡“封閉式”的理財產品,也就是朱先生被迫辦理的那種。

這種理財產品有一個“封閉期”,辦理完相應的手續后,用戶的資金會被凍結。

原則上來說,用戶就算是遇到了麻煩,迫切需要用錢,基金公司也不會讓用戶把錢拿走,不是特別靈活。

圖片來源網絡

那么,作為普通老百姓,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呢?如果只是想去銀行辦理存款業務的話,一

定要明確說出自己的需求,跟銀行的工作人員說清楚,以免因為含糊不清,引發不必要的誤會。

辦理手續填寫資料時,

也一定要仔細看看手續上的內容和單據類型,以免被人“偷梁換柱”。

越是不懂得這些“套路”,越是容易被人糊弄,所以一定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,以免陰溝里翻船。要是家里有老人需要辦理業務,可以讓比較年輕的家人陪著一起去。

如果已經不幸中招了,可以像朱先生一樣去有關部門投訴,或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。

我國一直在強調依法治國,遇到問題時,我們一定要學會用法律知識武裝自己,盡可能守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

我們普通人的法律意識越強,防范意識越高,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就越少。


責任編輯:張奕

點贊數 推薦 0
收藏數 收藏 0

關鍵詞

  • 評論
  • 評論
以下網友言論不代表佰佰安全網觀點 發表
為更好的為公眾說明安全知識的重要性,本站引用了部分來源于網絡的圖片插圖,無任何商業性目的。適用于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第六條“為介紹、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,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適當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”之規定。如果權利人認為受到影響,請與我方聯系,我方核實后立即刪除。

相關閱讀

今日關注

佰佰原創

最新資訊

欧美色视频日本片免费_没戴奶罩的瑜伽教练_十分钟在线观看完整视频WWW_4399中文免费观看